光催化在空氣凈化中的機制基于光催化劑在光照下激發電子-空穴對,產生強氧化性自由基,將有機污染物分解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,同時破壞微生物細胞結構實現殺菌。以下是具體機制及核心要點:
1.光激發與電子躍遷
當光催化劑(如二氧化鈦TiO?)吸收能量大于其禁帶寬度的光(如紫外光)時,價帶中的電子被激發躍遷至導帶,形成高活性的電子-空穴對。這一過程是光催化反應的起點。
2.自由基的生成
-空穴的氧化作用:價帶空穴具有強氧化性,可與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水分子反應,生成羥基自由基(·OH)。
-電子的還原作用:導帶電子與氧氣反應,生成超氧自由基(·O??)。
這些自由基(·OH和·O??)是光催化反應的核心活性物種,具有較強的氧化能力。
3.污染物的分解
自由基通過攻擊有機污染物的化學鍵(如C-C、C-H、C-N等),將其逐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。例如,甲醛(HCHO)可被氧化為CO?和H?OO,苯系物可被礦化為無害產物。
二、光催化在空氣凈化中的應用機制
1.有機污染物的去除
-揮發性有機物(VOCs):光催化可高效分解甲醛、苯、甲苯等室內常見VOCs,避免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(如致癌、致畸)。
-氮氧化物(NOx):通過光催化反應,NOx可被還原為無害的氮氣(N?),減少光化學煙霧的形成。
-硫化物(SOx):光催化可將硫化物氧化為硫酸鹽,降低酸雨風險。
2.微生物的殺滅
光催化產生的自由基可破壞細菌和病毒的細胞膜或蛋白質結構,導致其死亡。這一機制在醫療環境、食品保鮮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。
3.異味與臭氣的消除
光催化可分解氨氣、硫化氫等異味分子,改善室內空氣質量。

三、光催化技術的優勢與局限性
1.優勢
-反應條件溫和:可在室溫常壓下進行,無需額外加熱或加壓。
-無二次污染:產物為無害的CO?和H?O,避免化學吸附劑的飽和問題。
-可持續性:可利用太陽光作為能源,降低運行成本。
-廣譜性:對多種有機污染物和微生物均有去除效果。
2.局限性
-光源依賴:傳統光催化劑(如TiO?)需紫外光激發,限制了其對可見光的利用。
-量子效率低:光生載流子易復合,導致催化效率下降。
-催化劑失活:長期使用后,催化劑表面可能被灰塵或中間產物覆蓋,需定期清潔或再生。
-濕度影響:高濕度環境下,水分子可能競爭吸附位點,降低催化效率。
四、光催化技術的優化方向
1.可見光響應催化劑
通過摻雜非金屬元素(如N、S)或構建異質結結構,擴展光催化劑的光吸收范圍至可見光區,提高太陽光利用率。
2.催化劑形貌調控
設計納米結構(如納米片、納米線)或多級孔結構,增加比表面積和活性位點,提升催化效率。
3.復合技術聯用
-光催化-吸附聯用:結合活性炭等吸附材料,富集低濃度污染物,提高光催化反應速率。
-光催化-臭氧聯用: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,協同分解難降解有機物。
-光熱協同催化:結合光催化和熱催化優勢,降低反應能耗。
4.催化劑固定化
將光催化劑負載于結構材料(如墻紙、天花板)或燈具表面,開發具有自清潔和空氣凈化功能的復合材料。